走进本次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文创·节庆专区展区,可以看见被民间称为“唐灯”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绣玲珑艺术馆”的绣娘展示苏绣台灯、苏绣手账本、苏绣团扇等各种苏绣产品,唐妞、羊灯、风竹扇等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文博文创馆线平台联合体成员带来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的概念和形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市场也正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个性化定制受到欢迎
在文博会现场展台上,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名作元素和潮流文化的波普元素,共同出现在了同一个帆布包上,这个名叫“石在有趣——齐白石主题”的国潮帆布包,不仅体现了两个时代文化的融合和撞击,也是个性化定制文创产品的一个缩影。
定制化服务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创产品领域,在本次长三角文博会上,韵文博鉴带来了大量基于“文物加APP”十万文物大数据的文创商品,其中不乏个性化定制的元素。
“文物加App是国内的首个打破博物壁垒、以文物数据为核心的App,我们的文物不再以博物馆来区分,而是通过文化演进、工艺传承等元素来聚合,所以可以梳理出很多有趣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线索,以此发掘有共性的一些文化元素,这样文创设计会更加富有主题性和系列性。”韵文博鉴产品总监周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例如,今年韵文博鉴分别与恭王府博物馆、敦煌文创联合,近日与敦煌文旅、恭王府合作,围绕“敦煌”、“恭王府”、“天下第一福”等国内顶级文化IP,展开从文化解读、传播到文化产品输出的全面开拓,并推出国潮IP产品。目前,韵文博鉴已积累了超过3万的数字文物图像信息、1000多位合作非遗大师、350多家合作授权博物馆。
周利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文物加App提供了两种定制化方式,一种是基于文物加App的高清文物素材图片库,消费者可以直接选用这些素材去定制自己喜欢的产品,“比如消费者可能喜欢《富春山居图》局部的某个素材,就可以把它放大节选,定义成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再添加一些个性化的元素。”
同时,文物加App也会基于文物数据,梳理出一些有意思的文化脉络,定期推出一些文化主题,然后将其游戏化,消费者可以观看动画游戏,了解各个元素背后的背景故事,这些文物背后的发掘经历、工艺细节等,都会以弹幕的形式来解释,消费者可以自行搭配这些元素,再加上个性化的签名,一键定制到家,形成了一个从元素解读到游戏体验,再到实际产品生产的过程。
“定制产品的用户反馈很不错,用户都比较愿意去主动传播分享,因为是自己做出来的个性产品。”周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所以想要做定制化文创产品,是因为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通过调研发现了博物馆的一些痛点。
“虽然这两年文创市场在蓬勃发展,但存在着同类低质的问题,消费者购买文创,更多是出于‘颜值即正义’的心理,其实并不关心文创产品上附着了多少文化元素、背后有怎样的内容。而博物馆做文创其实并不是只想卖商品,而是更想通过这些商品来传达背后的中国文化符号。”周利表示,韵文博鉴基于盛趣游戏自身在游戏化方面的优势,将文化以创新、潮流的方式融入生活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创意性、参与性和传播性,最终让消费者实现文化认同和审美提升。
更多的主体,更多的IP可能性
除了在文创领域先行的博物馆以外,更多文化主体也开始发力文创,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拥有大量古籍藏书的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创IP。上海图书馆在今年最新开发了“徐家汇藏书楼”系列产品,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一系列的文创新品通过“花样”“几何”“生机”三个品类,来演绎徐家汇藏书楼的经典建筑元素与西文古籍珍藏,例如“萤窗耳语”耳坠和“旧日韶光”浴巾的设计元素来自于藏书楼中跨越百年的西洋琉璃花窗,“几何原本”尺规套装和“子曰”钥匙扣的灵感则来源于《几何原本》和《中国智慧》两本古籍。
韵文博鉴非遗相关的文创产品
皮影、木雕、香包、扎染、剪纸、刺绣……饱含历史积淀和人文传承的非遗文化,是文创IP开发的又一个细分领域。本届文博会上,也出现了大量非遗主题的文创产品,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带着四十余件斑锡作品参展, “斑锡技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则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制工艺——木版水印技艺,自主选辑雕印的木版水印笺谱《朵云诗笺谱初集》,共收入笺图一百九十幅,展示在文博会现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至今,韵文博鉴签约了近千名非遗传承人,用自身数字化技术优势、文化IP运营的经验,帮助非遗传承人挖掘文化资源,例如,韵文博鉴与甘肃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甘肃省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商业化推进,推出多款非遗定制产品,一年内帮助当地皮影、剪纸、香包等多个非遗项目实现了销售转化。(胡婳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