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罗曼·罗兰曾形容贝多芬的一生像“狂风暴雨的一天”。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这位生命斗士即使在失聪后也留下诸多伟大的作品。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乐、32首钢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5首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众多不同体裁的作品。这些浩瀚的曲目,不仅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音乐厅上演率最高的作品。所有种种,决定了贝多芬不仅作为音乐家被颂扬,同时也像所有可以超越时空被不断谈起的艺术大师,几乎在每个时代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拥趸。
2019年1月,从出生地德国波恩开始,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活动在全世界传递着音乐的光芒。人们以新的视角发掘、表现着这位经典音乐家:乐团排练交响乐全集,令较为冷僻的作品焕发新生;以非传统的形式呈现著名的作品;组织展览并邀请学者、艺术家开办主题讲座等。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市。他的幼年到少年时期在严苛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父亲希望通过严格的训练使他成为莫扎特似的神童。回顾贝多芬的音乐生涯,他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792至1802年,他在维也纳以钢琴家的身份立足。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离不开克莱门蒂的影响,并带有海顿音乐的影子。例如在第二和第三首奏鸣曲中,他用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的部分,弱化了奏鸣曲的宫廷特征,这种手法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第二时期从1803至1815年,贝多芬此时已誉满欧洲。他陆续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八交响曲》《科里奥兰序曲》和歌剧《菲岱里奥》等作品。第三时期从1815至1827年,由于失聪,贝多芬与命运展开了顽强的抗争。此时的他已无法聆听音乐,像隐士一般离群索居。然而一些最重要的作品正是在他生命最后10年诞生的,例如弦乐四重奏《大赋格曲》《迪阿贝利变奏曲》等。在这个阶段,贝多芬创造性地将人声和乐器结合在一起,升华了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维度。此外,他还写下了风格技法具有开创性的弦乐四重奏。无论是交响曲还是室内乐,贝多芬的创作使这些体裁既保存高度理性的形式,又承载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感。他见证并参与了音乐从平衡节制的古典主义风格向以情感和冲击力为特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转变,因而成为连接西方音乐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关键性人物。
当音乐的洪流将听众包裹,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杰出无需再以语言表达,唯有用心感受。
首先,从“秩序”来看,以“调性”为例。秩序是音乐中的法度,调性是判断古典音乐属性的基础,它吸引着乐音有秩序地运动。古典音乐的发展本质上是调性之间的动态斗争。贝多芬是一个发现者,他在前人调性的规则下创建了一个风格系统。音乐的旋法、调式转换、和声序进、曲式原则在他的摸索下形成了新的范例。这些范例成为后世学习并归纳传承的经典。音乐由此可以承载哲学的思考,延伸至更辽远的天地。贝多芬探索音乐的过程是对音乐元素本质的发现。以他为原点,至勃拉姆斯、19世纪的瓦格纳、20世纪的勋伯格,最终迎来调性的彻底瓦解——序列十二音的诞生,音乐中时间的结构由此被打破。这是音乐史中类似工业革命式的重大转折,而贝多芬即是这样一位建立起创新路径的标志性作曲家,一位探索时间艺术的大师。他建立了新的秩序,这些秩序的核心逻辑在其后被反复重提和运用。
其次,从“形式”来谈。贝多芬对古典形式进行了巨大的扩展,首先体现在1804年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他“违反”了以往古典主义交响曲各部分比例均衡的惯例,给予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长大的尾声。这是为了作曲家的创作需求,而非遵循以往古典主义的规范。在晚期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贝多芬赋予纯器乐最强烈且富有戏剧性的特征——引入合唱。器乐与人声产生了碰撞与交融,打破了以往器乐写作的界限。在形式方面,贝多芬从音乐艺术美的境界进入表现人类苦难崇高的境地,树立了属于音乐家的英雄风格。历史上的音乐家很多,风格不一,但英雄性的贝多芬是稀有的。
再次,以艺术家的精神力量为角度:从19世纪初开始,贝多芬的创作就在不断演变,他始终遵循自己开创的道路前行。即使是其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如《降E大调奏鸣曲》(作品7号)和《悲怆奏鸣曲》(作品13号),也比前辈们所写的作品体量大得多,而这些奏鸣曲所迸发出的能量表明了一位作曲家不可遏制的创造力。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不仅具有宏伟的规模、超然于时代的个性,更在进一步探索音乐可以抵达的深度与广度。正是如此,贝多芬的音乐加速了古典时代到浪漫主义时代的过渡。此外,在贝多芬之前,不论是像巴赫一样为艺术赞助人终身创作,还是如海顿、莫扎特那样作为欧洲贵族宫廷的专职音乐家,大多数作曲家都有所依附。而贝多芬则终生都是独立作曲家,创作出大量优雅又具有辨识度的作品。在当时,贝多芬将独立创作的理念发扬光大,成为后世音乐界追求自由与真我的楷模。
2020年,全世界各地,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音乐会上、在文献浩瀚的研究中纪念着贝多芬;人们跨越时空与其音乐及精神进行着多维互动。(刘益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