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探索北宋官瓷之美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20-10-15 15:28:1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瓷器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用陶土烧制再施釉、经过高温焙烧的器具,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宋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北宋官瓷用料极其考究,制作技艺复杂精细,器型参考青铜器皿,多为礼器,古朴大气,依据釉层厚度不同显现出深浅不一的青绿色,不绘不涂,器身满布自然开片形成的细密裂纹,每一件都不相同。2009年,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洁光是北宋官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也是河南省开封市官瓷协会副会长。“我没有制瓷的家学渊源,研究还原北宋官瓷属于‘半路出家’。”张洁光说,他对瓷器十分痴迷,经常看相关的资料、去博物馆看展览。在一次展览上初见北宋官瓷,没有复杂的花纹,也没有鲜艳的色彩,但沉稳的气质让他“一见倾心”。

此后张洁光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由于烧制工艺复杂独特、用料珍稀考究,北宋官瓷产量极少,多为宫廷收藏,而经历战乱浩劫之后,北宋官瓷的传世之作更是屈指可数。出于热爱,他萌生了自己研究还原这项技艺的念头。

“北宋官瓷跟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在于釉。”张洁光说。吸水性良好的胚体让釉料能够紧紧吸附其上,经过焙烧,釉料在胚体表面形成玻璃质。“釉的最大不同是厚度,足够厚的釉才能让瓷器像婴肌籽玉一样肥若堆脂、如冰似水。”但随着釉层厚度增加,胚体吸水逐渐饱和,形成的釉层难以附着则会整块脱落。“釉料浓度高,釉层自然厚。”张洁光说,“但难点在于如何让釉层不脱落。”

一次性上厚釉会脱落,那多上几次釉呢?查史料、翻典籍,能找到的资料他都找了个遍,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配置釉料、琢磨烧制方法。材料要一点点加,很小的差距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当一窑一窑的瓷器烧出来,又报废,让张洁光心疼不已,但他还是坚持慢慢调整,对比实验数据,寻找最合适的釉料成分和浓度。最后他配出了合适的釉料,经过多次上釉,终于烧出了牢固厚实的釉层。

釉面光洁明亮是瓷器的特点,但北宋官瓷的釉面却不同,是“雾蒙蒙”的。“我跟烧瓷的师傅研究了很久。”张洁光说,“古代没有数字化控制的窑炉,全靠人工烧柴。釉面光泽不同是不是因为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某种物质不同?”灵光一现,张洁光和烧瓷的师傅进行了大量实验,独创出仿柴烧气氛二次氧化还原法,模拟柴烧时释放的化学物质与釉层进行反应,让焙烧后的釉面呈现玉石质感。

多年以来,张洁光不断追求探索北宋官瓷之美,用这一艺术形式融合中华文化,创作出许多古朴厚重的北宋官瓷作品,并获得了许多奖项。每年张洁光都会到中小学参加北宋官瓷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希望培养更多孩子的兴趣,为北宋官瓷的传承打下基础。

“北宋官瓷的延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这种朴素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追忆历史,也可以展望未来。”张洁光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官瓷烧制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让人们关注和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感言

出于对瓷器的热爱,张洁光全身心投入到北宋官瓷烧制技艺中,从他的经历,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传承,更有他赋予北宋官瓷全新的生命力,相信通过一代一代像张洁光一样的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这项古老技艺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王絮蒙)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