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界:如何让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归?
中新网| 2020-08-24 15:27:57

今年是敦煌藏经洞被发现120周年,当时出土的6万余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被保存于十多个国家的数十家博物馆中。为让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学文献较完整地被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今年发起了“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项目”。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近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一年来,该院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在敦煌学信息资源网中搭建“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目录”和“藏经洞文献研究目录”专题模块,通过网络将院藏敦煌学术资源全球共享。今年将派专家组分赴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相关机构商讨所藏文物数字化可行方案。

藏经洞文献连同敦煌石窟艺术的实物遗存,为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古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被称为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据统计,藏经洞出土文献中,约九成为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等其它宗教典籍,以及官府文书、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等大量世俗文书。

如何让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归?是敦煌学界近年较热的话题。但文物实体的回归难度依然较大,据媒体公开报道回归最多的敦煌文献,是由日本已故书法家青山杉雨家人于1997年将家藏的8件敦煌写卷送还。

赵声良表示,现在让原件回归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外交和文化交流等途径,利用数字化办法使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经过分类整理后可以与全球所共享。

“这项工程的回归并非简单拍照片,而是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完全复制’。”赵声良解释说,这就像莫高窟数字化工程,如果哪个洞窟未来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毁坏了,还可以通过已掌握的数字化成果,将其原样复制出来。

目前,被普遍认可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线上敦煌文献数据是“国际敦煌项目”(IDP),但其没有完整的可检索敦煌文献全部目录,主要建立了收藏国家、收藏机构已经数字化完成的目录,并未构建完整的藏经洞文献总目录,且数字化进度缓慢、检索不便。

浙江大学教授张涌泉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经过调查,目前被藏于多个国家的敦煌文献内容多是残缺不全的,但约有25%的卷子是可以拼接起来的。如果这项工程进展顺利,将有约2万册敦煌文献较完整地面世,这对于推进敦煌学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巨有谦表示,甘肃将在助力海外敦煌文物文献数字化回归方面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推动敦煌研究院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迈进。(冯志军)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