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日,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建军节,北平市人民、卫戍部队和社会各界纷纷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人民解放军建立22周年。
毛泽东亲笔修改
新华社社论
1949年7月31日,新华社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22周年而写的社论稿呈报毛泽东主席审阅。毛泽东在文稿上加了三段话:一、南昌起义及当时全国各地的许多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的……二、这个军队的成分是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三、现在全国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都深切地信赖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指出,22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驱逐敌人建立人民政权的区域,必不可免地要经过一个困难的时期。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但须付以必要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有些地方有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就够了,有些地方则须经过两年、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项工作完全脱离敌人所造成的旧的混乱的轨道,而完全走上新的巩固发展的轨道。毛泽东说,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怕,人民解放军的22年的斗争史给了我们这样一种经验和信心,只须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明了自己所遇困难的性质,坚决地执行克服困难的各项根本政策,我们就能达到目的。毛泽东还将原标题《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改为《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人民日报》于1949年8月1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这篇社论。社论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2年来的斗争历程,指出:第一,人民解放军是在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军队。第二,人民解放军是有思想的同时也就是有崇高理想的军队。第三,人民解放军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有高度集中纪律的军队。这三个特点乃是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路线与军事路线在人民解放军中的领导所达到的结果。
卫戍部队授旗阅兵
为庆祝八一建军节,8月1日,华北军区所属各部队在驻地举行授旗典礼和庆祝会。在北平各部队于8月1日至3日,以师为单位分别举行授旗典礼,由华北军区首长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授旗和检阅部队。
8月1日上午,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独立第208师举行庆祝“八一”暨授旗阅兵大会,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授旗并阅兵讲话。他在《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把四面军旗授予该师及所属各团首长。接着举行庄严的阅兵式,全体指战员精神抖擞,豪情满怀。他们身着绿色军服,头戴钢盔,钢盔上镶着红色金边的五星军徽,携带的武器多是缴获敌人的,各式各样。他们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走过阅兵台,聂荣臻在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讲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上下一致,只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与决心:跟着毛主席走!”这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全体指战员在师政委苏启胜的带领下庄严宣誓,表达了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独立第207师在北平西苑机场也举行了庄严的授旗阅兵典礼,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主持。阅兵台上高悬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巨幅画像,台上还竖着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台口两侧悬挂着巨幅标语“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努力”。罗瑞卿授旗并向全体指战员训话,师政委邹衍带领全师宣誓。
军委铁道部全体职工2000余人也于8月1日在铁道部大礼堂举行庆祝大会。
各界举办慰问活动
1949年8月1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庆贺八一建军节,表示愿意加强团结,促进统一,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学习。贺电说:“这支真实的人民革命武力,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受了22年的艰苦锻炼,在今天已经茁壮坚强,不仅是中国人民民主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柱,而且是世界持久和平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了。”
华北人民政府致电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暨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表示祝贺。贺电说:“回溯我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经历过伟大的革命胜利,同时也经历过严重的革命困难,在火与血的考验和锻炼中,终于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铁的队伍。”
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发出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部队的号召。产业界民主人士孙起孟、阎宝航及北平市工商界人士刘一峰、傅华亭、陈荫棠、凌其峻、孙孚凌等捐款65.9万元。北平被服厂第四缝纫部职工会的工人们捐款1.79万元。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人民政府分别在国民戏院与大华影院招待居住在北平的烈属、军属与荣誉军人。北平各影院也在8月1日对部队官兵免费开放。
8月1日晚7时,北平市人民政府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庆祝“八一”晚会,3500余人参加。叶剑英市长报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2年的奋斗历史和经验,之后是人民文工团演出,最后放映苏联影片《钢铁意志》。
万人参观英雄史迹图片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社自1949年8月1日至10日,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史迹图片展。
据1949年8月2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图片展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华北野战军及其前身八路军的辉煌战绩。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一部在师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挺进五台山,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三年解放战争,华北军区野战军以伤亡近24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01万人的辉煌胜利。至1949年2月全军整编,华北军区野战军已有27万余人,辖3个野战兵团、11个军。照片中战士们转战在崇山峻岭和漫天冰雪中,跨过原野,涉过冰河,架起云梯,奋勇登城,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战斗场面。
第二部分为民兵和八路军并肩作战。照片展示了民兵配合八路军作战的战斗故事,搬运滚木、扎草人、拆桥梁、割电线、翻铁轨、炸毁堡垒,创造著名的地雷战、地道战,建立白洋淀水上游击队——雁翎队。
第三部分为军民鱼水情,展示了八路军组织训练民兵,帮助老百姓修盖房屋、筑堤防洪、抗旱点种等生产生活场景,并有工人、农民踊跃支援前线的图片展示,表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第四部分为战利品展示,展出了美制火箭筒、机枪、榴弹炮、摩托、坦克、飞机、步枪。
生动的英雄史迹图片展吸引了数万人参观,仅开展第一天,参观者就达1.2万余人。
图片素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八一军旗是怎样诞生的?
丁璐
1927年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曾打出一面红旗,“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设计了工农革命军的军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军旗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杆处用白边,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
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再打统一军旗,而由各根据地和各部队自行制作军旗。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并未设置统一的军旗。
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时,提出了统一军旗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设计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预选出30多个方案制成样旗,送中央领导审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后都认可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毛泽东提出:“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
1948年底,毛泽东看《前卫》特刊时,对封面红旗上的五星和“八一”标识很感兴趣,提供给军旗设计小组,设计小组根据这个意见设计了三个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是五角星置于左上角,五角星右侧为“八一”标识。三个方案提交中央书记处会议审议后,又广泛征求了各界代表的意见,大家多倾向于第一个方案。周恩来将这一方案提交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审议。3月13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当年6月15日开幕的新政协筹备会议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底,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简称“八一军旗”。(郑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