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通道、控地产”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抑制规模扩张,谨防风险传导成为摆在信托公司面前的首要任务,一时之间,拓展标品业务的呼声不绝于耳。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投向标准化资产的信托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多以债券固收类信托计划为主。在强监管制度下,标品产品替代融资类非标产品已是大势所趋,但客户认可度、组织架构、投研体系以及人才团队建设依旧是亟待突破的难点。
主推标品产品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在非标融资类产品压降的背景下,标品信托产品正在成为主要增长点之一。5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信托产品销售市场上,标品信托产品也成为信托销售人员主推的对象。
标品信托产品是指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信托产品。其中,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等。
一位信托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通俗来讲,标品信托产品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目前在做的都是标品信托产品,政信类项目居多,主要资金投向于债券,或者是投向于城投债”。
从该信托销售人员提供的正在募集的信托产品信息来看,一家央企正在募集发行一款典型的标品信托产品,该产品募集资金为3亿元,认购金额在100万-300万元之间,收益率可达7.2%-7.4%,按年付息,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投资某集团2021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另一家位于北方的信托公司正在发行的项目也是典型的标品信托产品,该产品募集金额为2亿元,预期收益在7.3%-7.8%之间,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某城投公司发行的“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
“标品是大势所趋。”另一位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现在监管提到应按照1:1的比例配置标准化和非标产品,如果想做稳健安全的产品,还是以标准化产品为主。
从机构监测数据也可看到,标品信托业务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来自用益信托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金融类信托募集资金608.71亿元,环比减少14.17%,其中标品信托成立数量909款,募集规模394.21亿元。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品产品替代融资类非标产品已是大势所趋,转换率已经较高而且还在提升中,未来标品信托成为行业支柱业务之一已然成型。
业务体系不完善
在“资管新规”提出转型伊始,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非标资产规模的压降就已经提上日程,对标品信托产品的转型,多位信托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压力大,产品架构还有待考量”。
一家头部信托公司人士认为,对信托公司来说,行业转型是拓展标品业务,而拓展标品业务不代表“非标转标”这一概念。他解释称,“‘非标转标’只是大力拓展标品业务向下的一个维度,标品业务是很广的概念,标品的定义本身就很宏大,不仅包括二级股权市场,还包括了债券、银行间市场,信托公司也要根据自身的禀赋来拓展创新”。
另一家信托公司相关人士也提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整体上对于信托公司的整改与转型是有利的。目前,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压降非标资产规模的压力,并且新的创收能力较强的业务模式仍有待培育。信托公司长期以来擅长非标业务,但在标品业务方面经验不足”。
廖鹤凯直言,非标转标的难点中,分业监管导致的操作过程中信托公司对非直接主管部门的证监会的政策适应性和衔接工作效率都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磨合,这个过程也是个人才体系重构和风控体系再调整的过程。信托公司标品规模提升的速度还是慢于非标削减的速度,导致信托公司现实业务压力增大。
具体的展业难点则是产品设计的问题,上述头部信托公司人士认为,首先要考量符合国家政策、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方向,然后再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包括资金手段可不可以采取量化措施等。除此之外,非标产品也可以解读为“存在即合理”,例如私募债很难完全全部标准化,而且监管的方向并不是要求非标全部转标,只是要求信托公司应大力拓展标品业务。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当下部分信托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对非标业务依然存在路径依赖;信托公司标品业务方面专业性人才不足,叠加标品业务的前期投入大,赚钱相对较少;标品业务流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
创新交易模式
从整个信托行业来看,绝大部分信托公司是以非标投资为主,标品类产品依旧较少,而非标产品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符合投资人群思路的性质。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信托销售人员也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现在市场上,大家都比较喜欢做非标产品,因为非标产品期限比较灵活,付息方式也比较灵活,除此之外,标准化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还是比较低,大概在6.8%左右,非标产品一般能达到7.5%左右”。
拓展标品信托产品的思路该如何走?帅国让分析称,信托公司一方面可以选择与其他资管机构券商、公募基金等合作,开展FOF(基金中的基金)和TOF(基金中的信托)业务;另一方面,需加强组织架构、投研体系和人才团队的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市场化的薪酬和竞争机制,为标品业务吸引足够的人才。
“非标业务本身还是信托公司擅长而且可以继续长期经营下去的主要业务之一,只是对于限制的领域需要缩减规模,标品业务的经验不足倒是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可以解决,与券商系和基金系公司比较类似业务的优势不明显,只能通过创新交易模式来部分解决。此外,在客户认可度方面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引导措施。”廖鹤凯如是说。
(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