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后,连日来,云南、贵州、广东等十余省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好转。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紧锣密鼓会商,并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专题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三季度及下半年经济工作。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聚焦“六稳”“六保”仍是关键词,稳企业扩内需等“多箭齐发”成为征战经济下半场的“重头戏”,后续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落地。
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25608.46亿元,同比下降0.3%,较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江西全省生产总值为11691.1亿元,同比增长0.9%,由一季度下降3.8%,转为正增长……7月20日,多地经济“半年报”密集亮相。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十余省份陆续出炉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二季度GDP增速“V型”反转,新开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市场销售持续好转,新动能逆势增长等,成为普遍现象。
在地方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频频提及“企稳”“回升”字眼。例如,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烨指出,上半年陕西省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介绍,北京市新兴动能逆势上扬,彰显了活力和潜力,为经济复苏及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聚内生动力。
“各地经济均经历了从一季度明显下滑到二季度企稳回升的转变,主要经济指标或者由降转增,或者降幅明显收窄,表明经济恢复回升势头较好。上半年经济的稳步复苏为下半年的持续恢复奠定了基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记者表示。他指出,地方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业态快速发展,显示出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指出,从各地发布的经济“半年报”看,经济恢复有快有慢,这主要取决于各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如传统能源化工等重工业占比高的西部省份,工业生产恢复快一些,经济恢复也快一些,而一些以服务业为主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省份,经济恢复相对慢一些,但此时的快慢只是反映受疫情影响恢复的快慢,还要更长周期来研判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经济“半年报”公布之际,各地还密集会商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在加力落实“六稳”“六保”基础上,积极谋划下半年稳增长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重庆市委常委会7月18日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更加扎实有效地抓经济运行畅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加快推动企业达产满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市场消费等。会议还就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做出部署。
日前,江苏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从省内循环做起,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还有不少地方出台了专项文件。例如,河南省7月19日出台《河南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稳投资、强招商、促消费等为措施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刘向东告诉记者,地方正全力冲刺经济下半场,多管齐下加快经济恢复,特别是扩大内需市场。“地方稳经济短期需要依靠加大投资,而中长期更依靠消费驱动,为此地方加大投资的重点是稳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而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重点是优化产品供给,疏通消费渠道,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建议下半年各地在投资项目上梳理情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把控开工节奏,确保投资安全高效,同时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能释放方面,多做好调查研究,在稳定市场主体和稳定就业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居民增收的同时,引导理性消费和合理消费。”刘向东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各地稳增长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精准施策”,尤其注重提振需求,完善供给。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压力较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多措并举稳定产业链,确保供需有效衔接,有序引导上半年抑制的需求有效释放。同时,如何把国内消费升级和外需转内需结合起来,更好支持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转向内需,也是各地需要谋划的重点。
在他看来,投资加力仍是各地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下半年,立足“六稳”“六保”,抓好投资尤其是新基建投资非常关键,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还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速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林致远也指出,尽管目前各地经济恢复回升态势强,但外需相对疲软和消费需求减速的格局,制约着经济恢复的进程。下一步,各地还应从稳定就业和居民收入、加快恢复发展服务业、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内需市场等方面着手,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支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