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一系列围绕首都建设的热点议题备受关注。3月6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吉林接受视频连线采访。
围绕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政协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吉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落实到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上。“两区”建设中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北京有前期试点的基础,因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是以北京为试点的。要对前期试点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争取更多的政策由点及面来推广,带动北京市对外开放的全局。
目前许多省市都进行了自贸区的试点,对北京来说,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吉林称,在推进自贸区建设这项工作中,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结合在一起,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在一起,委员们围绕着这些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协商议政一共确定了10个议题,其中第一个议题就是全力推动“两区”建设,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前一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点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筹办等与北京有关的大事,这些大事同样与北京“两区”建设不谋而合。
今年1月,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两区”合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据了解,2020年9月,北京肩负起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重任,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正式揭牌。“两区”建设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
数据显示,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推出的251项政策已落地120余项,实施率超过50%。其中,在鼓励创新创业、金融领域开放、引进人才等方面出台了全国首创或首批政策11项。与此同时,多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国首家、首例项目也已经在京落地。
例如金融领域,北京在全国首创性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实现“零”的突破;医疗领域,全球顶尖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赛诺根亚太区总部等标志性外资项目在京落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建设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试点应用在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落户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
事实上,服务业扩大开放早已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据悉,2015年5月,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便已开启了一场产业开放式的改革探索,最新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更在此前先行先试形成诸多创新的基础上,围绕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多改革开放任务,将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会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两区’建设,是园区开放和产业开放的结合,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北京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聚焦商务、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等九大领域,北京“两区”建设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几个月来,首创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两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大量企业乘风而来。就在本月初,海淀区举行“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小米、字节跳动、国铁工贸等13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为海淀“两区”建设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