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北京自贸区引领协同创新发展步入新格局
中国经济周刊| 2021-01-04 09:46:44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2020年,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不同寻常。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城市群,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中原城市群,再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国各大城市群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

而在诸多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所占体量最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曾在5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4%,这三大动力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尤其在2020年,一些重大政策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先行先试,更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这三大城市群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

京津冀:北京自贸区引领协同创新发展步入新格局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3个地级市组成。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北京自贸区横空出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事件,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9月4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高层定调:中央将支持北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紧接着,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作出详细部署。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但在所有的自贸区中,北京自贸区定位最高。

在此次总体方案中,北京被定位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作为首都,北京最近几年一直忙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经济中心的角色越来越淡化,但这一次,北京第一次冲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北京自贸区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在经过5至10年的改革探索和建设推进,北京自贸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逐步见效,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除了北京自贸区,交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在三地的共同推进下,使得2020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了一个新境界。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临近2020年年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传来好消息,作为雄安首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京雄高铁雄安站将投入运营。

京雄高铁是连接北京与雄安新区的第一条外部主干交通线路,对疏解非首都功能、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京雄高铁开通后,从雄安12分钟可直达北京新机场,35分钟可直达北京西站,1小时可通勤整个京津冀。

“轨道上的京津冀”并不只有京雄高铁,京沈高铁(京承段)预计2020年底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将加快打造。

协同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全面落实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这个数据低于2015年12月底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PM2.5年平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水平。

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要均等化。据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李文红在12月8日举行的“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10月,共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0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支持在京医疗机构与河北、天津等开展专科协作、远程诊疗、派驻专家等医疗合作,推进实施京张、京承、京保等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36个,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原来“想不到”的优质公共服务,老百姓的获得感“多了起来”。

长三角:大力推动实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包括沪苏浙皖一市三省。2020年,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长三角地区却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三省一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凝聚形成强大合力。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辖地级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也是上海、杭州、南京三大都市圈的共同腹地或者交会地带,地理优势显著。

这个地级市日前因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而备受瞩目。据了解,沪苏湖铁路建成后,该线路将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并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连通安徽,将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智能大动脉。

可以预料,沪苏湖铁路的开工,无疑将进一步拉近湖州与上海、苏州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其实,湖州已经尝到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甜头。湖州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湖州经济运行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仅GDP而言,湖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8.4亿元,同比增长1.9%,排名与宁波并列全省第4位,比上半年上升1位,实现了“三季进”的目标。

沪苏湖铁路只是“轨道上的长三角”中的一个项目。据统计,2020年,包括商合杭高铁、通沪铁路等项目在内,长三角有10多个铁路项目计划开通、开工,整个区域全年铁路投资计划在800亿元以上。

“轨道上的长三角”只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面。自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以及科创协同发展等方面均步入建设加速期。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三省一市共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达7.81万亿元。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横跨沪苏浙三地。随着2020年8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开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速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开工的项目,包括投资100亿元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部优先开展华为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研发等业务;投资50亿元的永鼎智慧科技产业园,聚焦5G通信传感芯片、5G模组研发和系统集成;总投资105亿元的格科半导体项目,新建多条先进工艺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

近日对外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指引》,是国内首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域金融机构建设指导性文件,此举旨在落实“示范区金融16条”,积极推进示范区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

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继续集聚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例如,上海启动建设张江科学城第二、三轮创新基础设施项目、上海科技大学未来科学中心;江苏启动建设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浙江启动建设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项目;安徽启动建设中科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项目。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可以预期,只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定能发挥1+1+1+1>4的聚变效应,形成一个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中国经济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打造开放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原珠三角城市群的升级版,国家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有4个核心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

2020年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4个核心城市之一,自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之后,紧紧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今年连续出台多个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的文件,从政策层面开足马力,增强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先是今年5月,深圳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的重磅文件——《关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鼓励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研究尽快取消深港、深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

6月,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从国家战略、核心引擎、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的空间布局、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以引导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此次《指引》再次强调了社会力量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提出:深圳坚持以先行示范、市场主导、国际一流、共建共享为原则导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国际及港澳专业服务合作等九大领域,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新基建项目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质量发展引擎。在深圳,首批新基建项目共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包括5G网络、工业互联网、算力设施、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其中,深圳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超过4.6万个,已实现全市区域5G独立组网全覆盖。

在广州,广州港正依托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建设5G智慧港口,采用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全港区作业自动化模式。未来,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过2200万标箱,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的出海大通道。

在珠海,由中科院、广东省、珠海市、珠海横琴新区共同建设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完全建成后,平台算力有望达到116亿亿次/秒。

毫无疑问,新基建进一步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20年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仅是上述提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诸如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都在助力中国经济新腾飞。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