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继续大胆探索、创新突破,从而把制度性开放引向深入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10月份进出口2.84万亿元,增长4.6%。可见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及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外贸已呈现恢复态势。
外贸的复苏固然值得庆幸,但当前的重点仍应放在通过扩大制度层面的开放稳外资稳外贸上。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其中,稳外资稳外贸对双循环相互促进至关重要。
今年正值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作为过去数十年中国对外开放排头兵,在新发展格局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助力稳外资稳外贸,颇受关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近日撰文称,浦东地处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必须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率先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成为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旗帜和重要标杆。
开放是浦东的名片,更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在新的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以依靠“吃老本”维持生机,只有不断创新引领,始终走在前列,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过去数十年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过去开放着力点主要是通过关税减让和各种优惠措施,促进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在浦东设立的外高桥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就是其例。随着当前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一般性的制度红利逐渐消失,此时无疑需要更高质量和更深层次的开放。
具体而言,未来的开放应聚焦在许可、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制度方面,相关规章制度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与国际通行、接轨,体现监管一致性,且更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身处营商环境全国第一、世界前列的上海,浦东有条件且理应在制度性开放方面继续引领。数年前设立的上海自贸区和2018年增设的临港新片区主体位于浦东,自贸区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全面推动制度性开放。从自贸区成功经验来看,率先推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现在已经写入外商投资法,并率先在55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7万户,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而来,成为扩大开放最有说服力的名片。
在临港设立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今年10月启动整车出口业务,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明年预计出口达到10万辆。这也侧面印证了浦东制度性开放的成功,因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我国汽车行业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正是浦东制度性开放的探索。
可以说,为稳外资稳外贸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畅通,浦东下一步应对标国际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继续大胆探索、创新突破,从而把制度性开放引向深入。同时推动开放政策制度由标准化向定制化深化,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如此,浦东必将继续勇立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