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视觉友好环境 探索结伴同行上学方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1-15 14:29:38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科学规范开展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在全国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如何依托《指南》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日前,相关专家做客国家卫健委在线访谈时进行了解读。

增加体育课

探索结伴同行上学方式

《指南》有7方面内容,即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科学诊疗与矫治。

这些技术,据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陶芳标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视力健康管理——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视觉友好环境与健康行为——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医疗保健服务——科学诊疗与矫治。

陶芳标表示,各地在组织实施和使用适宜技术时,可因地因时制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行动。一是强化近视健康管理: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形成定期的视力筛查和诊断制度,并及时转入视力健康档案;发展近视预测预警技术,如及时评价小学生的远视储备情况。

二是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建立学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制度;做好眼保健操,严格控制娱乐性视屏活动;积极联系专家把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普及到校园;探索与当地宣传部门及媒体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活动。

三是落实校内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行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建立上下午大课间制度,增加体育课,开展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内体育活动等。

四是探索校外每天1小时活动:鼓励低年级学生家长陪伴走路上学、高年级走路上学,探索结伴同行上学方式,倡导家长更多地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周末远足、郊游等。

五是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学生”联动机制:学校和家庭以及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建设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社区环境。

六是出近视防控行动口号:为了便于学校、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各项技术,各地可提出适宜的口号,例如“‘目’浴阳光”“结伴同行上学”等。

筛查是基础

促进近视防控关口前移

《指南》第一项内容是“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对此,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许迅表示,筛查是近视防控和保证儿童青少年全视觉健康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近视,促进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发育水平大致为:3岁不小于4.7,4—5岁不小于4.8,6岁及以上不小于4.9。”许迅说,即使视力正常,也需要进行预警和早期干预。正常情况下,人生下来后都是带着一定的远视储备,如同存在银行里面的存款。如眼睛发育正常,到成人期,远视储备还未被用光,就不会发生近视。反过来,如果眼球发育得特别快,就有可能发生近视。

一般来说,不同发育阶段的远视储备参考值为:3岁175—200度,8岁125—150度,12岁75—100度左右。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研究发现,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远视储备如果小于50度,两年后发生近视的比例要高于85%。如果远视储备不到100度,两年以后近视发生率要大于50%。

上海是最早在全国大规模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的省份。许迅表示,近视防控中,筛查只是起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开展近视预警、转诊、复诊管理、预防、规范矫正干预等全程的视觉健康服务,实现闭环管理,才能有效发挥筛查在近视防控中的价值。

“一份规范完整的屈光发育档案,除了视力、非散瞳屈光等筛查数据,还应尽可能收集纳入早期因素、身高、体重、父母近视等相关情况。特别注意要给每个孩子设定唯一的编码,便于横、纵向整合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许迅说,在建档过程中,要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基于连续的、动态的屈光发育档案,开展近视全周期管理。对视力状况不同的儿童青少年,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用眼要适度

鼓励学生多做户外活动

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对近视防控意义重大。“目前最重要的是鼓励大家多做户外活动,建议大家每天户外活动累计时间超过2个小时,但一定要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进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凯说,“阳光比较好的时候,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利于延缓近视增长。户外活动属于行为学控制,本身没有什么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另外,要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比如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读写姿势。王凯说,还有一个“20—20—20”原则,即连续看书写作业20分钟以后,要休息20秒钟,看20英尺(6米)以外的地方。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区县为单位进行推荐,原则上推荐不超过10个区县参与试点工作。开展试点的地区,将作为地方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的重要依据和疾控工作综合评价加分的重要内容。

据陶芳标介绍,试点工作重点围绕三方面开展。一是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试点地区技术指导专家组选择性地应用《指南》中的单一技术或多种组合技术,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近视适宜技术试点方案。

二是慎终如始地组织实施。在实施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前,各试点地区要开展试点学校基线调查,收集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率、教学环境卫生质量、学生用眼行为等基线资料。各试点学校要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视力检查技术参数。

三是要及时跟进过程评价与监督工作。专业指导机构专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动态地评价试点方案的执行力度、覆盖面、可接受性、可推广性,分析实施过程出现困难和问题,通过与非试点学校的比较,分析近视患病率、发生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等,及时评价试点效果,评估能否扩大推广。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