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学习化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青年报| 2020-12-04 11:10:43

在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吴岩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学习化、个性化、现代化四个主要特征。

吴岩认为,多样化特征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之后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第二是学习化。进入普及化以后,特别是跟现在高等教育的“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叠加在一起来看,高等教育学习化的特征非常显著。三是个性化的特征。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四是现代化的特征。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

洪大用表示,“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

洪大用表示,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

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与此同时,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指出,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高校两院院士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7820.8亿元,理工农医类R&D(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3.5万人年增长至28.94万人年,增幅23%。创新资源的汇聚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跃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表示,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共增长65.5%。

刘贵芹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起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累计招收本科生800余人。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累计增加博硕士招生指标607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数量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2万人,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余先亭表示,高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他指出,“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在8个省(区、市)、25所高校、92个院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三驾马车”为引领的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全面建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形成“全国-省级-高校”三级网络思政体系。(叶雨婷)

财经
资讯